0%

murmur

写在前面

这一篇文,记录下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。希望当我懈怠时,能稍微提醒下自己。(虽然懈怠是常态)当我鼓起勇气想要努点力时,能让偏航的自己稍微回归下航道。

学习

当被工作占据了时间和精力后,学习就变得很难。即使是不加班的工作,下班后也是想着要放松。曾经不太理解很多人说的,在学校时要专注学习,有这么多时间的时候不多了。现在是真的理解了。

有那么一些时间阶段,我可以腾出玩耍的时间来学习时,也会突然发现,我不知道该学什么。好像有很多都值得学,但似乎看不到学成后的收益,甚至学了就忘了。这时候,肯定有心灵鸡汤端上来了,说“不要用功利心来对待学习”。但我认为,这多少有点假大空了。当我想要通过学习,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(可以是学习新知识,让自己可以承担新任务,也可以是让自己在现在的工作中做得更好),我凭什么不功利呢?站在这个地方,我就是希望自己能进步,那我当然是要学跟自身工作领域相关的东西。我学习了半天,宽度没拓展,深度也没增加,那我在干啥?当然,努力了,进步了,不代表现实会回报我。但是,是在原地踏步,还是真的进步了,自己是能知道的。

我们还是需要意识到,现在的世界已经过于复杂了,就单个细分的计算机领域,也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了。然后,还有无数的书籍,无数的培训课程,无数的学习区博主,我们不通过自己来分辨好坏,来评估收益,怎么学的完?

在我当了几次不成熟的面试官时,也听到了几次类似的说法,我们在学校时也流行这样的说法:什么语言不重要,要学好基础,掌握内核。事实上,内核有几个人能掌握?语言倒是很明显没有掌握。

从我的自身经验来看,计算机的学习中,尤其是我们是面向工程,而非学术,很难只限于理论。一定量地积累后,语言方面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。自己写demo、刷题,会不用一个顺手的语言,不碰几个bug么?学习软件工程,设计模式时,会不知道语言能提供的特性么?我不会孔乙己式地考察茴有几种写法,我经历过的面试中,这样的也是少数。或许我们没有那么“八股”。

假大空确实是给学生时的我们好好洗了一遍脑。幸运的是,有的同学确实有着不错的基础和领悟能力,在工作中,面对挑战,也能通过自身努力去解决,然后又从中学习,不断进化;不幸的是,有的同学还没醒过来,不知道自己缺少了什么,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不专业。

所以,我想我们需要“功利心”的学习。明确自己缺了什么,非常重要。学校中努力地学习,它的范围是很明确的,有教材有老师,结果也是很明确的,有课程的成绩。但在工作中,一切都是那么不明显,工作都很难量化,更何况对一个工作的人的能力评判。

那么,我自己有什么缺陷呢?商业机密(开玩笑)。自己当然不会觉得自己某个方面是很好的,毕竟我也是时代特色教育下长大的,不自信是刻入DNA的。目前,我希望我能在宽度上多积累一点。从自身的工作中,体会过几次,新任务中使用曾经了解或者开发过的东西,让我觉得,我如果能了解的更多,就像手中有更多的钥匙,或许未来又能用上吧。

世界纷纷扰扰,能够不被打扰,专注自己的人,我十分佩服,这样的人很像修道者了。愿我能成为“修道者”吧,可以肯定自己,信任自己,和自己和解。

英语

Tough right? 大学以前的英语学习就经常全程问号,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来的,每次英语做对的题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听力其实成绩不错,但说实话,听不懂,理解或记录一句话时,听力音频已经blabla好几句了。但大概能抓住重点,做题是没问题了。而选择题之类的,词组更是记不住,看谁念起来通顺就是它了。那时候,觉得英语想分数变高,不是去学日常英语,而是去感受考试题目,提升语感。但毕竟科目众多,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在英语上,所以,经常是多分精力给英语时,成绩就涨,一旦分更多时间给理科,英语就又回去了。最终,我还是选择了让英语回去,毕竟就科目而言,它涨分的效率是最低的。

四级就不谈了,躺着也能过。大学的六级难度还是加高了一截,能过,但听力分数不够高,而当时我正需要听力分数。于是,我又开始了强化听力练习,选择题、作文是一点精力没花。那段时间对于应试还是很充足的,不像工作后精力时间都有限,而且目的也是应试,并不是为了真实口语水平。但在有限时间里想提高,还是到处收集了一些方法,毕竟我也不知道学到什么地步足够,只能尽力提升。方法是真的五花八门,谁都说得很有道理,但坚持才是最重要的。可时间总是有限的,想要效率最高的方法,我认为并不是错误的。

这里又吐槽一句,经常在谈起学英语,学画画,学钢琴的时候,很多懂哥就会出现。“不打好基础怎么提升?”“你不苦过,怎么甘来?”每句话单说都是对的,可前提呢?提问的人想要知道速成,或者说半成(不需要到什么专业水平,只是想让自己能快速获得一定的结果),他们是想获得结果、获得快乐或成就,不是要拿它当饭碗,你却来说一句,要从三岁开始学起。这不是在搞笑吗?我还能倒退回去不成。可成人又不是不能学,不可以学成。我不是很理解,在成人探讨学习路线时,跑来泼冷水的心态。就像是要维护自己的护城河一样,感觉别人半路出家,就是对自己的侮辱。事实上,护城河只有两个,真实实力和学历,你可以实力不强,但学历高,也会加分,你可以学历不高,但你得让人看到实力。你不能阻止别人增长实力,甚至超过科班,一切只在于那个人自身,请牢记“天外有天”。我希望,在做尝试的人不要被这些人打击到。当然,中间更有不少卖教材、卖课程的,通过夸大难度,强调你应该买课程,应该找外教。想要从那么多的方法里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,是真的不容易。

回想当时,我那时候考虑过,是不是还是从语感入手,就是通常所说的磨耳朵。可是,这个耳朵磨到起多少茧才会有用?这是无法衡量的东西,你听懂了Hey,What’s up,How you doing,这不代表你能听懂考试听力。仔细对比听力文本和日常用语,也就能发现,它们各个方面都不一样。考试听力并不快,也不会讲俚语,所以特点是,说得不快,但信息量更大。非母语的我们,消化一句日常用语,不会很难,甚至听个50%就基本理解了,但消化一句听力的时间很长,会感觉听力特别快,感觉自己忙不过来。事实上,单看语速,每分钟讲了几个单词,它并不快。所以,那时候我选择硬嗑真题听力,因为我需要习惯,从听力里提取出有用信息拿来做题。要习惯从这样的语速中,获取一些不太直观的信息。不断地听同一段听力,慢速、正常速,真的很折磨我,主要是我是非常不喜欢重复的人。但所幸考试这个动力还是足的,我还是坚持了下来,最后的听力成绩超过我的预期,也算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吧?

毕业后,英语对我来说就是看计算机知识、项目的工具了,但这样,它就几乎只有读写了,于是,我的听力就。。。poor thing。这个时候,我想提升英语,就不再为考试服务了,可以倾向于听说。听方面有非常多的方法,也可以不再枯燥地学习教材,很多人会推荐美剧、动画等等。但难过的是,我不是美系爱好者,就算我喜欢,还是会有阻碍。我不喜欢重复,我不喜欢看我已经知道结局的东西,可以说是出厂天赋点歪了,这些升级办法对我来说并不是轻松学习而是痛苦。从我以前看日文动画的结果来看,即使每部作品只看一遍,也会变得能做到日常听说,但并不爱好美剧,也导致我甚至没有什么感兴趣的素材作品,很难积累到质变。我也实际测试过,掏出我为数不多喜欢的英语作品,我也并没有坚持下去,实在不感兴趣了。这就是兴趣的重要性吧,实名羡慕拥有英语兴趣的人。

现在的普遍观念好像是改变了一下,以前会有学生家长问我怎么学英语,但他们的关注点是怎么提高分数,而现在感觉问的人重点都是如何培养英语兴趣。他们的眼光似乎都更长远了,当然,只是我身边的变化。甚至还问看美剧有没有用,放在我读书时,这是不好好学习,大逆不道吧。然后我都直接推荐《小猪佩奇》,只能从学校学英语,能把它听懂的,听力都是很好了。现在的家长对英语更加重视了,手机电脑网络更加普及,家长也不再特别敌视网络,如今的学生可以接触更多样化的英语输入了。对比之下,我很难想明白,当初我们如何学习的,那些英语成绩奇好的但也非从小学习的同学是多么的天赋异禀。没有忽视他们努力的意思,毕竟大家都只有这几年的学习时间,当时信息又很闭塞,没有多的捷径,能把英语学好,其他学科也样样不落的,真的很厉害。

但《小猪佩奇》也有一点问题,就像是看美剧学英语,记住的只有骂人的话一样,看佩奇真的感觉只能记住那几声猪叫。我个人感觉比较明显,它存在感太强了。所以,以后我可能会推荐别的吧,目前候选者是《咱们裸熊》。对家长三大宝具:英语看动画片,学好数学,大学前编程学Python。

听力素材

扯东扯西了不少,下面说点有用的吧。想提升日常听说,当然是要听日常的语音。最完美的教材应该还是真人的对话,并且有画面,很多话也要看一个气氛,缺少画面听英语会难很多。如果这一片找不到你感兴趣的教材,就只能找无画面的音频了。podcast里难度低一点可以尝试ESLpod教材(教材,不是它的所有音频,那太多了),难一点的不用我说了,自行随便找。最难的是选择一个不难的。

ESLpod教材是有文本的,听它的课里,实际也会教单词如何拼写。其实不用那么敌视学校学习的方法,音标、语法和单词并不是学不好英语的原因,学习它们肯定是有利的。谁能说音标对自己听力无用?谁又能说语法对自己理解语句无用?当然,英语考试是不够合理的,死背单词是会忘记的。错在于僵硬,而不是这些知识本身。假设背过的单词不会忘,谁能说背单词不是英语学习的最佳方法呢?也不用那么敌视哑巴英语,能听懂再说又不是不行。先要求环境这样那样,结果要求的环境达到了,也不一定就学好了,差生文具多。只要你感觉到了听越来越轻松了,哪怕就是同一段内容,那也是往前走了一步,永远比停在原地好。当然,如果你不满意于这样的效率,可以再找找别的方法。